复旦百科

红会老楼

在华山医院,每一位前来就诊的病人都会有一张就诊磁卡,磁卡上印着华山医院的标志性建筑,一栋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红会老楼。这是一幢古典主义风格、三层砖木结构、坐北朝南的外廊式建筑。红色的砖墙坚固而沉默,正中央的“红十字”熠熠生辉。它伴随着华山医院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曾经的故人与流走的时光在此交会。

追溯这座老楼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华山医院的创始人沈敦和先生。1904年这位国际上知名的慈善家发起成立了中、英、美、德、法五国合办的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时任中方办事总董。在活动期间,他始终以恤兵博爱、救死扶伤、拯难济危为己任,济扶贫,募善款。

1907年,沈敦和上呈清廷的奏折在沉寂三年后终于批了下来,“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暨医学堂”成立。

1909年,他用筹集的536400两白银购置徐家汇路七号土地十四亩作为院址,动工建造医院和医学堂。翌年农历三月,竣工落成。

这座楼高2层,建筑面积1187m2的红砖楼房便是华山医院的前身。1911年10月14日,“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暨医学堂”正式开业。自此,上海终于有了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己开办的医院。从医院正式落成,“诊病给药只收号金”,甚至“贫者则免”,到华山百年问诊4000万人群,“红会老楼”始终是华山医院空间布局上的圆心,更是全体华山人的精神脊梁。

一直以来这栋古老的建筑都被称为红会老楼,但同时它还有另一个名字,哈佛楼。这是因为这座古典建筑在历史沿革中曾作为哈佛医学院在中国的教学基地。1913年,医院与美国在华哈佛医学堂合作办学,签约5年,并由美国人胡登博士担任院长。直到1921年,与外方合约期满后,医院由国人收回自办。故红会老楼一度也被称作哈佛楼。由于年代久远,这一叫法已无从考证,据曾经从事于院史研究的老同志口述,一些医院的元老对哈佛楼的叫法存在异议,认为中国人的楼叫外国大学的名称不妥。由于争议一直存在,因此红会老楼与哈佛楼的叫法并存。

2004年,华山医院对这栋百年老楼进行了保护性的修缮,在原貌的基础上对其修旧如旧,使红会老楼在厚重中多了份精致。

走进红会老楼,一楼的长廊上悬挂着华山医院历任院长的油画肖像。经过长长的走道,蜿蜒二楼,墙上挂着医院终身教授的油画肖像。在修缮过程中,红会老楼除在外貌上保留着古老典雅的风韵,其内部已完全装饰一新。一楼增加了会客接待室,迎接来自各国各地参观学习的外宾,二楼新设院史陈列室,悠远绵长的百年历史经过电子化的投影再现,更加焕发勃勃生机。在二楼的正中间增设了一个小阁楼,分隔成11间20平方米左右的终身教授荣誉办公室。老教授们会时时来办公室看书学习,一待便是半天。

也许有人会疑问,一家新楼耸立的现代化医院为什么会把2层老楼印在就诊磁卡上作为自己形象的标识?我们的前任院长徐建光(现上海市卫生局局长)曾这样说过,要保护好红会老楼,通过这个老楼,把我们历任的院长与德高望重的学者专家终身教授的画像都挂上去,希望给我们华山的年轻人有一个历史教育的场所,能够激励他们更好地为了华山未来的百年,为华山的明天做出他们应有的服务和贡献。

红会老楼矗立于此已有一个多世纪,它就像一位历史老人见证着华山医院的百年沧桑,百年创业。它所记录的不仅仅是华山百年来的从医传统,更印记着华山的精神,华山的文化。

如今一百多年前建起的红会老楼已经成为上海的经典建筑,华山医院从苍茫的历史深处走来,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行走在新一个百年。

摘自《桃李灿灿 黉宫悠悠:复旦上医老校舍寻踪》